2024年冬季从今天就开始了
过了冬天春天就不远了
希望难熬的冬季能快点过去,也希望这个冬季能有所收获。
此时开始投入医药代表的行列中不是一个好选择,是个无奈的选择。
这个行业当下已不是高收入行业,只能算是普通略高的收入,但伴随的风险确是不低
不是我一个人这样,而是行业普遍是这个样子
从业人员收入开始减少,人员开始不断流失。临床医生已经开始麻木,随着医保严查、药品耗材带量、DIG/DIP执行医生的积极性也在降低。
此时入场,努力似乎不是那么重要,调整方向,面向基层市场或许才能有更好的出路。
身边有些朋友已经开始了转型,甚至有朋友开始了转行
都说现在的80后是退休太早,转行又太晚,同时又上有老下有小。
不得不承认现在行业形势越来越趋紧,利润空间在不断压缩,从业人员的收入也在不断降低,挤出效应不断显现。
该转去哪里呢?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。就我个人认知来看,适合普通人去做的几个行业。
1、基础民生相关的行业。衣食住行。
2、“奶头乐”相关行业。游戏、旅游等等低成本娱乐行业。
3、大健康行业。生老病死相关行业。
其余行业就是专业人士的领域了。毫无经验基础的轻易不要尝试,即便要尝试也要低成本进行。
当下,掌握现金流才是关键。
行业的变化会影响到每个从业的人员。
第十批国家带量已经开始,具体执行时间未知。对于纳入带量的产品来说价格下降是无疑的,对于销售人员来说收入锐减甚至是归零的时刻马上到来。
接下来将何去何从?
投入临床销售?可能是个出路,但也仅仅是短暂的维持。
进入特医的销售?未来会怎样?未知
这次的变化已是在意料之中,有点坐等死神到来的意味,其实也没那么严重了。
中成药带量续标、扩围,第十批全国带量。两个药品圈的大事如期而至。做为前面工作的延续,行业对这种事也是没有太大的反应了。
入围的企业希望可以多报一些量,少降一点定价。以延续产品或者企业的生命。
回顾以往的带量,和行业内的一些政策。行业的趋势似乎是越来越明显了。
药品层面。基础治疗的药物价格肯定是要不断地降低,尤其是医保内的产品。从这些年来的降价情况来看,效果已逐步显现出来了。药品降价已是趋势,利润越来越薄也是不争的事实。负面的声音也逐步传了出来。
药品流通层面。因为流通企业赚的是明确的利润,在药价不断降低的情况下企业利润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。所以这些年的合并、整合、倒闭潮也是此起彼伏。
药品营销层面。随着利润越来越薄,利润尚可的企业不断降低各层级的收入。利润下滑严重的当然是裁员分流,